4月19日,由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2023年“世界讀書日”書展暨“文學潤心·精神鑄魂”——送文學進機關讀書分享活動在西安舉辦。省委辦公廳一級巡視員、省委機關服務保障中心主任韓松,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延河》雜志社社長兼執行主編閻安,省作協副主席、陜西師范大學長安筆會中心主任朱鴻,《美文》雜志常務副主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穆濤,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鐘法權出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本次活動旨在以陜西優秀文學作品為載體,引導廣大讀者和文學愛好者,了解新時代感人至深的中國故事、陜西故事。
韓松對作家們的到來表示了感謝。他講到,陜西作為文學大省離不開文學工作者們的辛苦付出。省委辦公廳要多組織讀書活動,把老師們請進來為大家傳經送寶。
閻安說,省委辦公廳和省作協聯合舉辦讀書分享會,能夠在全社會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大家都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社會氛圍。
朱鴻談到,陜西高校的文學創作是陜西文學創作的一個組成部分。近年來,“大學也可以培養作家”的新觀點正在形成,其有效方法是創意寫作。他認為,應加大力度傳播中華文化,讓世界認識并體驗中國的魅力。
穆濤以“漢代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為引,講述了漢代如何修復被破壞的文化生態,并打通中華文脈,注入文化智慧,用以規范人們的個人行為和社會行為,從而把中華優秀典籍與國家治理有機融合。
鐘法權說,陜西有生生不息的文學土壤,成長了一代又一代文學大家,成就了“文學陜軍”品牌,靠過硬的文學作品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他以《張富清傳》為例,講述省作協大力扶持作者的良好舉措。
捐贈書籍
分享會后,省作協向省委機關圖書館捐贈書籍。朱鴻、穆濤、鐘法權三位作家與現場干部職工進行了交流互動,并進行現場簽名互動。
互動現場
作家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