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向下扎根,向上生長。3月18日,陜西省作家協會在安康市石泉縣舉辦文學創作培訓會。省作協副主席方英文、朱鴻為石泉縣基層作者、文學愛好者作培訓授課,并進行了互動交流,詳細解答了相關問題。
此次活動是省作協回應廣大基層作者和文學愛好者訴求、優化提升公共文學服務工作的一項具體措施,也是進一步提升地方文學創作水平,促進文學人才專業化發展,加強基層文學社團全面建設的重要舉措。
講座內容
方英文以“寫細節是寫作的秘訣”為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寫作心得。他談到,文學要有個性化的特征,要避開人云亦云的大眾體驗,凸顯個人獨特的精神與情感體驗。想要用作品喚起讀者的情感與回憶,在寫作時就需要精心打磨語言,無論寫什么文體,都要找到“抓人”的點。好司機是跑出來的,好作家是寫出來的,寫作的靈感稍縱即逝,要及時記錄下來,多寫、多修改、多打磨。寫作最關鍵的是把握細節,通過細節來刻畫人物和情節,才會更令人記憶深刻。寫作源于熱愛,寫作者不要將過多功利和世俗的東西附著在文學之上,在寫作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創造性得到滿足,寫作的目的就已達到。
朱鴻以“關于作家的創作”為題,講述了自己的寫作經驗。他認為,寫作者因為經歷的不同,致使他們作品的相貌、性質、形式呈現不同形態。要想寫好作品,就需要對生活有探索和追求。作家需要學者化、思想者化,除生活經驗外,還要學習專業知識,增強理性認識。作家要將生活體驗、歸屬體驗、情感體驗、道德體驗、藝術體驗等生存體驗滲透到創作當中。創作離不開讀書,寫作者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創作語言。對于經典作品,作家不僅要閱讀,還應爛熟于心,在創作中得到借鑒和啟示。好作品是不斷打磨和修改出來的,修改就像雕刻一樣,把所有沒用的石頭都鑿下去,細節得以顯現,精氣神才能出來。
培訓現場
互動交流
名師介紹
方英文
陜西鎮安人。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有各類作品五百萬字,出版有長篇小說《落紅》《后花園》《群山絕響》。散文集《種瓜得豆》《短眠》《偶為霞客》,及書法小品文《風月年少》,英文版小說集《太陽語》,阿拉伯文版小說集《梅唐》等。
朱 鴻
陜西長安人。散文家,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寫作學會會長,陜西師范大學長安筆會中心主任、文學院教授。著有《西樓紅葉》《藥叫黃連》《夾縫中的歷史》《人生的愛與智》《關中是中國的院子》《長安是中國的心》和《長安:絲綢之路的起點》。作品錄用于中學語文教科書和高職語文教科書,見諸語文試卷,入選百余種散文選集。獲首屆冰心散文獎、第二屆老舍散文獎、第五屆和第七屆陜西文學獎及首屆陜西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