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學資訊>要聞

陜西召開鄉村振興題材作品研討會

文章來源:陜西作家網發表時間:2023-03-23

  3月19日,由陜西省作家協會、陜西省鄉村振興局、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主辦,中共紫陽縣委、紫陽縣人民政府協辦的鄉村振興題材作品研討會在紫陽召開。

  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安廣文,省鄉村振興局二級巡視員焦國益,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社長劉東風,省作協副主席朱鴻、王海,秘書長王小渭,辦公室主任趙剛,創聯部主任藺曉東,安康市文聯主席李春平,紫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冉遠富,副縣長秦宗道,文聯主席鐘長江,評論家韓魯華、仵埂,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家鐘法權、陳倉,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獲獎作家趙韋出席會議。會議由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延河》雜志社社長兼執行主編閻安主持。

  會上,對入選“鄉村振興原創文學”系列叢書的《時代答卷:紫陽蝶變紀事》《國家戰略:延安脫貧的真正秘密》《大地足音:一個記者的扶貧心路》《指尖上的村色》《山花爛漫時》《山人行》《水潤三秦》《在關莊的日子里》八部作品展開研討。

  閻安代表省作協感謝省鄉村振興局、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紫陽縣委縣政府對省作協駐村幫扶工作以及陜西文學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談到,近年來,省鄉村振興局多次聯合省作協召開創作推進會,共同出臺有關文件政策,為陜西作家創作提供支持。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高度重視陜西文學精品出版,付出了心血。省作協不斷完善文學精品創作生產扶持機制,制定《主題創作項目扶持管理辦法》和《省作協關于進一步優化作家定點深入生活機制、推動新時代重大主題創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廣泛組織作家深入鄉村一線開展主題采訪采風。他希望廣大作家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秉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陜西文學傳統,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文學力量。

  焦國益談到,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一年,鄉村振興題材作品的出版彰顯了省作協的責任擔當,同時為廣大作家描摹偉大時代提供了成功案例,為推進鄉村振興營造了良好氛圍。伴隨著黨的二十大的春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和實現,將激勵廣大陜西作家創作出一大批為時代而歌的精品力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劉東風談到,“鄉村振興原創文學”系列叢書是聚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主題出版項目。在作品出版過程中,省作協主動作為,提前謀劃,全面部署,精選優秀作家深入一線采訪調研,將散落在三秦大地最貧瘠土地上的無名英雄載入書冊,將宏大歷史中最細微、最動人的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該系列叢書包含產業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文化扶貧、教育扶貧、水利扶貧等,反映了新時代中國人民脫貧攻堅的決心和決戰決勝的信心,對全面系統總結陜西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標志性勝利,具有重要作用。

  冉遠富談到,近年來,省作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開展“志智雙扶”,助推紫陽文化再上新臺階,選派作家高鴻深入紫陽各鎮、村采訪,聚焦脫貧攻堅偉大實踐,挖掘鄉村生活肌理,捕捉時代脈動精魂,推出長篇報告文學《時代答卷:紫陽蝶變紀事》,為激勵紫陽人民決戰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叢書編輯馬鳳霞、楊杰介紹圖書基本情況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題材價值、時代精神、藝術表現等方面對八部作品進行解析,充分肯定八位作者多年來深入一線調研,反復打磨修改,用文學藝術反映時代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并對紀實文學的創作發展情況展開討論。專家們認為陜西作家集中推出八部反映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文學作品,這種創作力度和規模充分展示了“文學陜軍”的實力和陜西作家以人民為中心的優良創作傳統,這些作品客觀反映了全省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現了幫扶干部的風采,對助力鄉村振興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對用文學力量服務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討論話題。

  作品簡介

  高鴻《時代答卷:紫陽蝶變紀事》

  本書是安康紫陽由極度貧困到全面脫貧的深入調查紀實。第一書記、基層干部、茶廠老板、衛生院院長、返鄉大學生、修腳師傅、留守老人、歸家打工人……他們共用一個響亮的名字——時代答卷人,合力書寫紫陽蝶變歷程。

  邢小俊《國家戰略:延安脫貧的真正秘密》

  本書展現了延安脫貧的全景圖,從精準解鎖、兌現初心、綠色革命、生態可逆、百億產業等角度切入,以數據說話,結合生動翔實的故事將延安脫貧的真正秘密娓娓道來。

  張軍朝《大地足音:一個記者的扶貧心路》

  《大地足音:一個記者的扶貧心路》是張軍朝在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小丘鎮移村扶貧期間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真實記錄與呈現,是一本記錄脫貧攻堅艱辛歷程的心路日記,也是一部融紀實性、文學性、資料性于一體的時代見證錄。

  袁國燕《指尖上的村色》

  作者依托鄉村振興、非物質遺產保護的時代背景,聚焦延安安塞馮家營村、漢中南鄭水井村、寶雞鳳翔六營村、咸陽禮泉袁家村四個古老村落的民俗風情,講述鄉村非遺傳承人堅守與創新的故事。作品探尋、挖掘手工藝傳承的寶貴文化精神,呈現民間手工藝興旅游、促產業、富日子的鄉土中國新氣象。

  李國瑞(亂世狂刀)《山花爛漫時》

  《山花爛漫時》是網絡作家李國瑞(亂世狂刀)的首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緊貼“教育扶貧”主題,通過支教教師所見、所感、所做,反映了中國山村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引領下,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

  申大鵬(風圣大鵬)《山人行》

  網絡作家申大鵬(風圣大鵬)赴紫陽實地采訪,在親眼目睹了火熱的脫貧一線后,創作出個人首部現實題材小說《山人行》。該作品講述了城市小伙子蘇哲奇在大學畢業后,憑著滿腔熱情和美好理想到大山里的青山村支教。為了改變村子貧困落后的面貌,一邊教書育人,一邊找尋各種辦法幫助村里人脫貧致富的故事。

  東籬《在關莊的日子里》

  東籬通過深入鄉間田野,多次走訪當地住戶后,以報告文學的形式,真實描繪了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多個脫貧干部和貧困戶的形象,寫出了大時代背景下中國鄉土社會的溫度和情感。

  李虎山《水潤三秦》

  《水潤三秦》是李虎山從陜南走到陜北,走訪了全省十個市三十個縣,采訪了近三百人后創作出的作品。這部作品聚焦水利扶貧,以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真實反映了一代代水利人用自己的腳丈量深溝險壑,為百姓尋找水源,排除萬難鋪設管道,為鄉村“解渴”的全過程。

書記信箱 陜西省作協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