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當代文學‘磨刀石’——評論家李星的時代見證”展覽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賈平凹文學藝術館開幕。陜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齊雅麗,省作協主席賈平凹,省作協主席團顧問曉雷,省作協副主席王海,文化學者、評論家肖云儒、李震、韓魯華、仵埂等嘉賓,省作協各部室、事業單位人員與近百名觀眾參加開幕式。
展覽展出了被譽為“當代文學‘磨刀石’”的評論家李星的歷史照片、文章手稿等展品上百件,回顧其文學評論人生和不同時期在當代文學歷程中的貢獻,體現了評論家與作家之間的非凡友誼。作為當代文學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文學陜軍”幕后的推手與助力者,茅盾文學獎評委、《小說評論》原主編,李星始終躬耕于當代文學批評的前沿,持論公允,品讀了幾千萬字的文學作品,用最平實的閱讀感受發現作品的價值,對當代中國文學的發展趨勢和現狀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撰寫了300多萬字的評論,在全國文學界有著獨特的影響。
賈平凹在致辭中說,在中國文壇文學思潮的每一個風起云涌的階段,可以說都有李星的身影。幾十年的交往中,他為人正大,才識廣博,文學評論時代特色鮮明,文學觀念新穎,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在不同時期總能提出獨特的見識和主張,為中國文學做出了貢獻,更對“文學陜軍”的建立、發展、壯大影響巨大,希望他能繼續為“文學陜軍”的前行再搖旗吶喊,再推動出力。
肖云儒在致辭中說,李星以一生從事文藝評論事業的成就進入了歷史。評論家與作家正如磨刀石與刀的關系,互相切磋磨礪,雙方都成就了自己。李星的評論堅守知人論事,熟知作家、藝術家的人格底蘊、社會經歷,一直在堅守歷史的、審美的評論標準。
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李震以“亦師亦友”“一心一意”“求真求善”三個關鍵詞,高度評價了李星對陜西文學后輩的影響感召和支持鼓勵。李星對文學評論堅守一生、全身心投入,他像磨刀石、蠟燭一樣,一直在奉獻。他的文藝評論樸實無華,但每一句都扎扎實實、求真求善。
最后,李星在致謝中幽默風趣地分享了幾段人生小故事,回顧了自己走上文學評論道路的初心。
他說:“我走上文學評論的道路很偶然,緣于兒時樸素的夢想——當評論家,可以看電影不掏票。為了實現這個簡單愿望,高考時我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文藝理論,慢慢走上文學的道路,結識了許多文友,使我受益良多。最開始寫小說,因小說與路遙結緣;年輕時我也寫文章批評過賈平凹,后來成為了朋友,共同交流文學與思想。這一生我需要感謝的人很多,他們給予了我許多的諒解與包容,讓我在文學的道路上始終前行?!?/p>
展覽時間
2023年3月4日—4月7日
展覽地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雁塔校區南院賈平凹文學藝術館
人物簡介:李星,評論家
李星,生于1944年,陜西興平人。歷任《陜西文藝》雜志編輯,《延河》雜志編輯,《小說評論》雜志編輯、主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團顧問,陜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陜西生態文學研究會會長,陜西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影視評論學會常務理事。
著有評論集《讀書漫筆》《書海漫筆》《李星文集》(三卷本),專著《路遙評傳》《賈平凹評傳》(合著)等,發表《懷舊與招魂——〈讀梅村心曲〉》《道德、理性、文化和人》《在現實主義的道路上》《男子漢的自省和自審》等論文、評論數十篇,部分作品選入各種專集。
曾榮獲第一、二屆陜西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研究成果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成果獎、陜西第六屆優秀社科研究成果二等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基金會資深編輯大獎等,并獲中共陜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陜西省政府“炎黃杯”優秀文學編輯稱號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