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學資訊>要聞

從延河而來的陜西文學生生不息(齊雅麗)

文章來源:文藝報發表時間:2019-07-04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認為陜西作協承繼了中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的血脈,成立的時間是1954年。其實,以客觀的態度上溯歷史,中國作協西安分會的前身——西北文學工作者協會成立的時間,應該是1950年的9月,這樣算起來,陜西作協的歷史已經有69年。如果再往前追溯,西北文學工作者協會又承繼了1937年成立的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的血脈,主要負責人柯仲平、馬健翎等領導和組織了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作協西安分會、陜西作協的工作,一脈相承,持續未斷。所以,陜西作協的淵源或發軔應該從1937年算起,這也是對歷史的尊重。

  與延安時期黨的文學工作組織一脈相承

  1950年1月19日,西北軍政委員會在西安宣告成立。彭德懷任主席,習仲勛、張治中任副主席。同日,馬健翎被任命為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部長。9月21日,西北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馬健翎主持大會,原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副主任張季純致開幕詞,大會總主席柯仲平做報告。大會選舉柯仲平、馬健翎、張季純、鄭伯奇、胡采、趙望云、石魯、王汶石、黃俊耀等75人組成西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柯仲平任主席。9月26日,西北文學工作者協會、西北美術工作者協會、西北戲劇工作者協會、西北音樂工作者協會、西北曲藝改進協會、西北電影工作者協會等在西安成立。

  1954年10月,西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撤銷。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決定,原大區作家協會均改為大區所在地城市的中國作家協會分會,負責聯系原大區各省市的作家協會會員,西北作家協會籌委會召開擴大會,研究成立分會事宜。鄭伯奇、王汶石、蘇一萍、張季純、柳青、鐘紀明、馬健翎、胡采、張棣賡等出席。11月8日,中國作協西安分會成立,馬健翎致開幕詞并報告籌備經過。他說,本會的任務是領導會員學習馬列主義、黨的政策,深入生活,努力創作,培養青年作家和兄弟民族作家。王汶石宣讀分會簡章,獲得通過。柳青致閉幕詞。會議選舉馬健翎為主席,柳青、鄭伯奇、胡采為副主席;決定分會秘書長由王汶石、戈壁舟、李古北、余念、杜鵬程5位駐會作家輪流擔任,任期各為一年,第一任是王汶石。分會有正式會員31人,在西安的26人。參加成立大會的代表有24位,其中有柯仲平、馬健翎、柳青、鄭伯奇、胡采、王汶石、戈壁舟、李古北、余念、杜鵬程、王宗元、王老九、袁烙、黃俊耀等。

  以上充分表明,陜西作協的發展是和延安時期的黨的文學工作組織一脈相承的,這是陜西作協的光榮,更是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的使命和責任。

  1954年國慶節后,原西北文聯干部楊韋昕被調去參與籌備中國作協西安分會的工作,據楊老回憶,他曾隨同王汶石一起為作協選址,幾經周折,選定了西安建國路上的原高桂滋公館。從此,這里就一直是中國作協西安分會——陜西作協的辦公場所,彈指一揮間,65年過去了,一個多甲子里,這里出入了多少文學大家,誕生了多少文學巨著,也不斷推動著陜西文學乃至全國文學的發展,成為了實實在在的陜西文學的大本營、中國文學的重鎮。

  “1955年春,我和丈夫李若冰走進作協大院,好不驚喜,門口魚池的噴頭水花飛舞,旁邊是座大禮堂,禮堂旁的耳房還承載著重要的歷史事件。1936年西安事變,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在臨潼的山上找到蔣介石,把他帶到這里,耳房就是開始談判的地方。前邊是一個不小的花園,各種樹木果木郁郁蔥蔥,葡萄藤搭起了一個一個環形的走廊,正是散步健身的極好場地。往前跨過圓門之后,是布局完全相似的三進四合院?!弊骷屹R抒玉曾經深情的回憶道。

  在新時代不忘初心 再鑄輝煌

  1956年,陜西作協創辦了文學月刊《延河》。它的籌辦者中的絕大多數作家和編輯們,都是喝過延河水吃過陜北小米的,在他們的心中,延河不是一條普通地理概念上的河流,它是一種信念、一種追求的象征,他們自然對革命事業肩負著一種責任和使命?!拔业谝淮魏完兾髯骷覅f會發生聯系,誘因是文學刊物《延河》”,已故作家陳忠實曾回憶,他在15歲的時候,平生的第一篇小說《桃園風波》被老師推薦到《延河》?!氨M管此事再無下文,我卻記住了《延河》?!蹦菓撌?957年的事,當時,包括陳忠實在內的任何人,誰也不會料到26年后,他調入陜西作協成為專業作家,再之后,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成了這個大院的一個旗幟性的象征。

  文藝理論家、西北大學教授劉建軍曾回憶:1958年陜西作協開座談會,研討作家“放衛星”,參加座談會的作家有柯仲平、柳青、王汶石等,我作為青年教師列席會議。會議氣氛是慢慢熱起來的,當大多數人無法平靜的時候,柳青卻異常的平靜,始終不說自己要“放衛星”,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柳青扎根長安皇甫村14載,一部引領中國當代現實主義文學的《創業史》成為不朽的經典,柳青深入生活的精神也成為文學創作的典范。

  路遙在1974年的冬天上大學放寒假時,就曾應邀到《延河》(時為《陜西文藝》)幫忙工作過。1976年9月,大學畢業的路遙正式成為《延河》編輯部小說組的一名編輯。從此,工作、吃住都在作協大院的路遙房間里的燈,一定是院子里最后滅的。在這不熄的燈光里,路遙與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一起熠熠生輝。

  賈平凹是陜西當代作家中成名早、作品多又一直筆耕不輟的典范。已經有的幾十部作品足以等身,但難能可貴的是在幾十年間,從未放下手中的筆,于今仍保持幾乎兩年一部長篇的頻率,是作家中的“勞?!?。賈平凹從陳忠實手里接過陜西作協主席的重擔,為陜西作協事業的發展,為陜西文學乃至中國文學、世界文學持續奉獻。

  還有在行政崗位上為陜西作協一直默默耕耘的一大批人,他們為作家服務、為文學服務,陜西作協的發展、陜西文學的發展,不能不提他們的貢獻。在陜西作協黨組書記崗位工作13年的雷濤,曾提出“開門、開放、開拓”辦作協的新思路、新理念,“為文學事業服務、為創造服務、為作家服務”,作協黨組鼓勵作家到更廣泛的領域去深入生活,加大城市題材、歷史題材和少兒題材的創作力度……

  陜西作協從延安走來,延河水長流,使命在肩頭,70年的歷程,在黨的文藝思想指引下,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在這里披肝瀝膽、孜孜以求,讓陜西文學綠茵一片、大樹參天。放眼新時代,陜西作協當不忘初心、承繼歷史,發揚傳統、再鑄輝煌。

(齊雅麗 文藝報2019年7月3日期)

書記信箱 陜西省作協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