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作家作品>新作推薦

和谷《照金往事》英文版出版: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文章來源:陜西作家網發表時間:2023-08-31

  和谷創作的長篇紀實小說《照金往事》全景式記述了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陜甘邊區波瀾壯闊的革命活動,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家越過陜甘邊界,南下照金,開辟紅色革命根據地的故事。

  近期,由北京中外翻譯咨詢有限公司負責翻譯的《照金往事》英文版正式出版,譯者石春讓、孫建光、劉海樂。為這樣一本書做翻譯是種怎樣的體驗?在翻譯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難題?陜西作家網邀您一起來看譯者們如何用語言雕琢照金那段往事。

  聽譯者說

  《照金往事》作為一部重大主題書籍,其寫作技巧高超,每篇故事都很引人入勝,會在閱讀的同時為心靈帶來一次洗禮。為這樣的小說作翻譯,的確是一次難忘的回憶,雖然距離完成翻譯工作已經有一段時間,但是時至今日想起一些翻譯的細節,仍舊恍如隔日。

  在翻譯這本書的期間我確實遇到了很多難點,這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查證。其實在翻譯中,查證是譯者會遇到的最常見的一個難點,《照金往事》也不例外,但是為這樣一本書做翻譯,我們要做的就是去“針對”每一個細節。比如,書中的“堡”一字,在地名中有三種讀音:bu、bao、pu,不了解陜西照金地區的人很難區分它們的區別。于是我便去請教祖籍是照金的同事和朋友們,他們說照金當地有多個地名含有“堡”字,但不同地名讀音不同,有時相鄰的兩個地方,地名中“堡”字的讀音都不一樣。最后,經過我們幾位譯者與項目經理的討論和與出版社的協商后,根據照金距離陜北不遠這一信息,我們借鑒了中共歷史上重要的事件發生地“瓦窯堡”的官方讀音,來翻譯并統一原著中含有“堡”字的地名。

  諸如此類的查證難點其實還有很多,為此我特意結識祖籍照金的老師和學生,了解到很多有關照金的人和事。和谷老師就是當地人,他用方言錄制了語音版《照金往事》,并發布到網上,我們幾位譯者聽了許多片段,感覺很親切,對精準理解原著以及原著的藝術特色有很大幫助,也就更加便于我們翻譯工作的進行。

  另外一個難點,我在審校的過程中也經常會因為譯文是否精準而反復推敲。比如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起義軍在耀縣縣政府西邊大操場召開軍民大會,宣讀《起義通電》和《告民眾書》?!?/p>

  原譯文:

  The army convened a meeting on the playground west of the Yaoxian County Government seat, reading out The Uprising Bulletin and Declaration of the Uprising.

  在反復查證與深入了解后,對原譯文改譯如下:

  The army convened a meeting on the playground west of the Government seat of Yaoxian County, reading out The Circular Telegram on the Uprising and Letter to the People.

  前半句通過添加倒裝句式可以更加精確地表達“耀縣縣政府西邊大操場”,后半句則直接更換譯法,便于異國讀者理解。

  除此之外,書中有很多充滿風土人情的方言表達,在翻譯過程中也會進行特別處理,比如,

  原文:

  “孫效禮和劉德才收了鑼,鉆進了鄭其來的鐵匠鋪,說:‘老鄭,你家有店鋪,這次耍社火,團總讓你拿二十元,限你明天交清?!?/p>

  譯文:

Scarcely had Sun Xiaoli and Liu Decai finished the propaganda when they came to Zheng’s blacksmith shop. “Hey, Zheng, Captain Zhang said, in the coming Shehuo ceremony, you must hand in twenty silver Yuan cuz you’ve got such a blacksmith shop, and tomorrow is your last day to pay.”

  對于我來說,譯書就是這樣一個不斷雕琢打磨的過程。想要譯好一本書,就要去理解,理解每一個名詞和典故,理解書中的地域人情,理解歷史與歲月,才能夠將文字背后的思想與精神準確地傳達給異國的讀者。

書記信箱 陜西省作協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