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作家作品>新作推薦

源頭云朵·古城姐妹:吳克敬長篇小說姊妹篇《源頭》《姐妹》出版

文章來源:陜西作家網發表時間:2023-06-25

  編者按

  近日,吳克敬新作現實題材長篇小說《源頭》《姐妹》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陜西作家網將推出兩期薦讀,今日帶您走進《源頭》。

吳克敬《源頭》《姐妹》安徽文藝出版社/2023年5月

  《源頭》講述了新時代古城西安年輕知識女性云朵志愿扎根三江源并為之獻身的感人故事。從古城到高原,剎那即是永恒。以云朵為代表的姐妹們款款而來,她們不僅溫柔善良,還溫暖可愛。她們像三江源頭之上的云朵,幻化成一片片雪花,舞姿清揚,飄飄灑灑,降落在森林、草地,還有城市與村莊,勇敢地向前、向前,再向前……云朵與三江源頭血肉相連在了一起,將短暫的一生全部的愛給予了漢藏同胞。

  文稿通篇用花兒作引,待讀者一打開書頁,一首首花兒清新質樸地飛奔而來,瞬間就讓讀者置身于那種曠遠悠長的吟唱中,滄桑、靈動的生命氣息不請自來。

  陜西作家網邀您共讀《源頭》節選,跟隨著云朵的腳步,踏上去往三江源上的日月山之路。

第三十三章

香香甜甜的公主酒

  瓦釜兒洗凈了酒倒上,香香甜甜滾上了。

  阿哥者阿妹嘛都喝上,從前的路走上了。

  ……

  ——花兒《從前的路走上了》

  當天的行程安排,就是去游日月山。

  就在大家從太陽村向著日月山出發時,卓瑪央金煮了一大瓦釜的公主酒,端到大家的面前,讓大家喝了……在西安與卓瑪央金告別時,云朵他們給央金阿佳上了“貴妃酒”,阿佳品嘗了后,即給他們說了三江源上的“公主酒”。兩款從唐朝流傳至今的酒,異曲同工,真的是有太多相同之處,譬如酒色,都暗沉沉的;警如酒味,都香香甜甜的……當然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釀酒的原材料了?!百F妃酒”主要用的是大米,而“公主酒”主要用的是青稞。

  對此,風先生似乎更有發言權,他就在大家伙兒嘴對著瓦釜來喝“公主酒”時,把兩款酒的相同與不同,給大家說了一番,就也搶著來喝卓瑪央金捧給大家的“公主酒”了。

  風先生美美地灌了一口后,自覺地退在一邊,然后張嘴漫唱起了一曲花兒來:

  瓦釜兒洗凈了酒倒上,香香甜甜滾上了。

  阿哥者阿妹嘛都喝上,從前的路走上了。

  ……

  就在風先生漫唱的花兒調里,云朵他們在卓瑪央金的帶領下,集體往日月山攆去了。抱著小吉律騎著雪青色大馬的多杰嘉措,因為有四條腿的馬兒代步,自然比兩條腿的人走得快。走在前面的多杰,走著走著就把云朵和卓瑪央金,以及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他們遠遠地撂在了身后。他也許不想讓大家誤解他走快了,落下了他們,就拿出鷹笛,豎在嘴唇上,嘀嗚……嘀嗚……嘀嘀嗚嗚地吹奏了起來。

  云朵聽得出來他吹奏的這曲鷹笛很歡快,但很陌生,就把腦袋偏向了卓瑪央金,想要從阿佳的嘴里知道點什么。阿佳聽著多杰嘉措吹奏的鷹笛聲,極目看向了廣袤無際的三江源,即十分大氣地唱了起來:

  遠方有多遠?藍天有多藍?誰堅定的步伐翻過十萬大山?

  問五彩的經幡,問莊嚴的圣殿,要修行多少年到今生圓滿?

  ……

  之前央金說云桑旺姆老阿媽的歌喉是三江源上的金嗓子,那她的歌喉又該怎么比喻呢?云朵在心里思考著,也不管央金阿佳正在忘情地歌唱,就大聲地給央金阿佳說了:“阿佳一副好嗓子,可是三江源上的百靈鳥哩!”

  卓瑪央金微笑著繼續她的歌唱,借著歌詞之間一段長長的拖音,把這首歌子的名字告訴了云朵他們。央金說了,歌名叫《美麗的三江源》。她一邊說,一邊繼續她的歌唱:

  酥油有多香?青稞有多甜?在世界的屋脊眺望煙火人間。

  這熱血在沸騰,這靈魂在涅槃,你終于能陪我把風景看遍。

  ……

  卓瑪央金在高聲唱起這首歌時,竟然還像那天清晨與云朵同回太陽村時,聽著云桑旺姆老阿媽唱歌一樣,伸展著她的胳膊她的腿,舞蹈起來了呢。云朵看得出來,央金阿佳的舞蹈沒有固定的招式,她是隨著自己的心而自由地舞蹈著哩。廣闊的藍天在這個時候做了她表演的幕布,鮮花盛開的草原做了她表演的舞臺,她盡情地、率性地舞蹈著。云朵看著,心里突然覺出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震撼,她情不自禁地跟著她的央金阿佳,也像那天清晨一般舞蹈起來了……湛藍的天空下,青的草原上,云朵和央金,且舞且蹈,引得天邊的飛鳥也向著她們翔集而來,旋飛在她們的頭頂舞蹈了呢;還有翩然翻飛在草尖上的蝴蝶,既像云朵又像央金,歡快幸福地舞蹈著了。

  多杰嘉措在把這首曲子吹奏完后,還打了一聲呼哨并舉起他手上的馬鞭子,在雪青色大馬的屁股上抽了一下。倆人與一馬,如一支射向前方的箭,射入前面的那一座山谷里,不見了。

  山……一座連著一座的山,連綿不絕,像是籠屜里待蒸的饅頭,虛在縹緲的霧氣中。卓瑪央金看著多杰嘉措抱著小吉律飛馬隱沒進那山谷不見了后,回頭招呼起了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也向那條兩山夾峙的溝道走了進去。走了不多時間、不長路程,就又走到一座山巒前,央金給云朵與她的朋友們說了。

  卓瑪央金說:“看吧,日月山到了呢!”

  看見了日月山,就像看見了神一樣的文成公主。云朵從西安出發,沿著黃河逆流而上,往三江源上來的時候,就是從聳立在唐城墻遺址公園內的文成公主像前出發的。她把文成公主的故事搜索了一個遍,她知曉美麗的文成公主,風塵仆仆,于公元641年的唐貞觀十五年正月到達三江源上的日月山。在此之前,文成公主在路上已經走了一年多,她和親松贊干布從長安出發時,所帶的陪嫁物品非常豐富,既有金玉飾物、金玉書櫥、釋迦佛像、經典圖書,又有很多食物、各類飲品、各種花卉圖案的錦緞被褥、卜筮卦書,還有營建工技、治療百病的藥方等,以及部分谷物種子。所以她走不快。然而快也罷,慢也罷,她終究是走到日月山了。

  當然,文成公主走上日月山的時候,這座山還不叫日月山。在文成公主之前,日月山有個十分“火爆”的名字,即赤嶺,遠看似噴火,近觀如染血,海拔三千兩百米,在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上,這個高度是不值一提的呢。不過在群山環繞之中,其所形成的那一個隘口,讓騎馬行走的民族,可以便利地穿越青藏高原,因而它成為中原通向西南地區和西域的重要隘口。從古都長安出發的文成公主,于此造就了一個讓歷史感動垂淚的時刻。正如后來人說的,“過了日月山,兩眼淚不干”。

  漫漫和親遠嫁路,必然有一處分手告別的蒼涼地。

  在這告別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帳篷,她要做最后一場告別故鄉的夢,她要佇望故鄉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臨行前父皇唐太宗賜予的日月寶鏡。沒想到鏡中出現的即是長安繁華的景色,令她離愁倍增。公主悲喜交加,淚如泉涌,想到自己遠嫁和親的重任,毅然將日月寶鏡拋下赤嶺。寶鏡骨碌碌摔成了兩半,摔在東邊的一半是日鏡,摔在西邊的一半是月鏡。摔碎了的鏡子,讓淚水和風沙掩埋,始成今天的日月二山。兩山隔溝相望,唇齒相依,如情侶,如父女,其情其景,楚楚動人。

  風先生如歷史的見證者一般,抓住機會又來給云朵、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還有卓瑪央金,說起了幾則流傳在民間的故事。風先生說,藏王松贊干布是個英明有為的贊普,他仰慕唐朝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他聽說皇帝唐太宗有一個貞淑美麗的女兒文成公主便想求娶。于是派出聰明能干的大臣噶爾·東贊率領求婚使團,前往長安請婚。求婚使團前腳剛到,后腳又來了波斯、霍爾、格薩和印度等地的求婚使團。為了公平合理,唐朝決定讓各使團進行比賽,哪個勝利了,哪個就迎娶公主。于是乎,比巧斗智的場面依次展開。負責此項事宜的唐朝大臣,先給了每個使團各一顆九曲明珠和一根絲線,叫他們把柔軟的絲線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其他幾個使團方法想盡也穿不過去,而坐在一棵大樹下的噶爾·東贊發現了一只大螞蟻,便把絲線的一端系在螞蟻腰上,并在九曲明珠孔眼的一端抹上蜂蜜,使得螞蟻尋蜂蜜而動,曲曲彎彎,爬行著把絲線拉過來,穿在了明珠上。

  首場競賽,噶爾·東贊勝利了。接著又開始了第二場比賽。這時,皇帝叫人牽了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馬駒來,讓使臣們分辨哪匹母馬是哪匹馬駒的母親。各位使臣輪番辨認,有的按毛色分,有的照老幼配,有的以高矮比,但是都弄錯了。最后,噶爾·東贊上場。他把母馬和馬駒分開關著,在一天之中,只給馬駒料吃,不給它們水喝,第二天,把馬駒放到母馬群中,馬駒都急急忙忙地找自己的媽媽去吃奶。于是,被他一一分辨了出來。

  此后還進行了認雞、識木、宰羊、彝皮、飲酒、赴宴找路回旅店等比試都是智謀超群的噶爾·東贊獲得勝利。最后,他還在一位漢族大娘的幫助下,從五百個穿著打扮一樣的美女中,指認出了文成公主,從而成就了歷史上這一“漢藏聯姻”的佳話。

  故事情節真可謂波瀾起伏,引人入勝。正如唐人陳陶《隴西行》詩中說的,“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和親極大地密切了唐與吐蕃的關系,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交流。

  提前上到日山頂上的多杰嘉措,讓扎西吉律騎在他的脖子上,向攀山而來的卓瑪央金和云朵,以及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他們,用他帶在身上的鷹笛,吹奏著向他們打招呼了。多杰嘉措吹奏了一會兒,把鷹笛交到小吉律的手上,讓他也學著吹奏了。然而,小吉律的氣息太弱了他學著多杰嘉措的樣子,把鷹笛豎在嘴巴上,鼓著腮幫子吹,卻咋都吹奏不出個調調來。不過他沒有松口,一直堅持著吹。他那么吹著,終于有了一聲兩聲的曲調,多杰嘉措和著他的曲調,唱起了一首三江源上的民歌。

  這首民歌,別人熟悉不熟悉,云朵也不知道,但卓瑪央金是知道的,那是《度母頌》:

  ??!度母!你是三時的主宰。

  當我愉快的時刻,請賜我優美的歌喉。

  ??!度母!你是光芒的主宰。

  當我艱難的時刻,請伸出你慈悲的雙手。

  風先生嘴上說的文成公主,多杰嘉措嘴里唱著的度母,在云朵的眼前鮮活起來了,鮮活成了日山上的那座亭子。

  云朵他們,就在小吉律的鷹笛聲和多杰嘉措的民歌聲里,爬上了日山山頂,佇立著向四周眺望了。他們先看見了對面的月山。月山的頂上,如日山一般,也筑壘了一座亭子。在日山頂上的叫日亭,在月山頂上的叫月亭。飄舞的經幡,以亭子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著,以其飄揚的姿態,既爛漫著亭子的爛漫,也神秘著亭子的神秘……在那爛漫如風、神秘似霞的牽引下,云朵他們走進亭子里來了。亭子里一面一面的碑記,還有壁畫無不真實地描摹著文成公主背井離鄉、和親入藏時的種種情景。云朵很想問一問與她一同上到日山上來的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他們,看著眼前的一切有怎樣的感受。但她沒有問出口,不過她已被當年的文成公主深深地感動了,更感動于藏族同胞對文成公主那敬神一般的熱愛與敬奉。

  隨風搖蕩的經幡,應代表著無數藏人對文成公主一直以來的虔誠和信仰。

  日山頂和月山頂上,都有藏族同胞堆起來的瑪尼堆,那些雕刻著藏文佛典的石塊,已經壘筑得很高很高了,但還有遠途轉經而來的藏族同胞,要繼續往上壘。就在此刻,就在此時,云朵相信央金阿佳,還有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他們,應該都看見了,正有一家人,父親、母親、兒子女兒,次序井然地排成一行,五體投地,一步一拜,順著對面月山的山路,向月山的頂上跪拜爬行著。他們一家人,艱難地,卻也虔誠地跪拜爬行到月山頂上那座如城墻般高壘著的瑪尼堆前,從他們背在背上的行囊里,掏出一塊瑪尼石,又堆壘了上去……云朵看得眼睛濕潤了,她濕潤的眼睛里,鮮活著的依然是神仙般的文成公主。

  漢家女兒文成公主,被時間供奉著,凝結成了日月山下那座宏偉的廟宇,和矗立在廟宇里的巍峨的文成公主漢白玉雕像。

  藏歌悠悠,牛羊如云,云朵淚眼婆娑地站在日山頂上,把她的眼睛能夠觸及的景色“撫摸”了個遍。她感覺到她的眼睛仿佛通了文成公主的靈,可以從公主生活的時代,看向今日……那時的日月山,與現在的有根本性的不同。那時名叫赤嶺的山,一定是非常冷寂荒涼的,也許因為公主走過的,那座形如噴火的山,不僅改了名字,而且改變了模樣。如今映入云朵淚眼里的日月山,像是一座播綠的神山一般,向著山的四圍,不辭辛苦地撒播著綠色,讓廣闊的三江源草青水美,一望無際。星羅棋布的湖泊,由于陽光的作用,無不閃耀著銀色的光斑。那些大點兒的湖泊,該是雪山上消融了的雪水流瀉下來匯聚而成的,而那些小點兒的湖泊,可能就是草原上獨有的一眼眼泉子汩汩地涌動著形成的。無論大點兒還是小點兒,都是湖泊,它們有湖泊的魅力,更有湖泊的吸引力。云朵看見,三江源上她還叫不出名字的野獸與禽鳥,紛紛來到那些湖泊邊上。有跑動的獸類,探頭在湖泊的水面上,吞咽著清冽的湖水;有飛動的禽鳥,撲落在湖泊的水面上,一邊嬉游,一邊飲水……云朵這個時候雖然還叫不出那些野生動物的名字,但很快就知道了。

  這些是風先生告訴云朵的。上到三江源上的風先生,如云朵一樣,也受到了這里環境的影響,變得十分安靜、沉靜……風先生知曉三江源之于人類,有著難以想象的意義!這里雖然是三條大江大河的源頭,卻非常安寧,少有大江大河形成后的激情和澎湃。這里非常非常地靜,草原有草原的靜,湖泊有湖泊的靜,便是流淌著的溪水,亦有溪水的靜……靜靜的是望不到頭的草原,靜靜的是連綿不斷的山峰,還有靜靜的蔚藍的天空,以及靜靜的不再讓人煩躁的陽光,和靜靜的給人大口大口吞吸的空氣。

  風先生給云朵說:“看呀,那像貓咪一樣的小家伙,叫荒漠貓;看呀,那像小熊一樣的小家伙,叫艾鼬;看呀,那像狐貍一樣的小家伙,叫藏狐……”

  風先生介紹了跑動著的動物后,又給云朵說:“看吧,那羽毛色雜,嘴巴尖尖的飛禽,叫獵隼;看吧,那腦袋棕紅、身體雪白的飛禽,叫棕鷗……”

  耳聽著風先生給她介紹走獸飛禽,云朵的心便如脫韁的馬一般,跑了開來,心想,人的心靈,需要一片凈土,當自身疲憊不堪的時候,能夠去那里清洗一下自己,消除不安和沮喪;當自己身陷現實不能自拔時,能夠去那里清醒一下,消除身上的俗氣與俗念,讓自己超然起來,笑對人生風雨,靜對人生起落。

  上山容易下山難,在卓瑪央金的提醒下,云朵和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他們從日山上往下走了。

  云朵跟著卓瑪央金,把下山的路走得小心翼翼,但是還有小小的石頭子兒,讓她直滑……她滑倒時,自有央金阿佳扶她,而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就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了。他們四位走著走著,不知是誰先偏離道路,走進了路邊的草坡上。開始在草坡上走,倒也軟軟地好走,可是走了幾步,他們的鞋底子沾上了草的汁水,就變得很滑了。是走在后邊的艾為學先滑倒的吧,他滑倒了后,沖下來,帶倒了談知風,談知風又帶倒了鹿鳴鶴,鹿鳴鶴再帶倒汝朋友,四人一個帶倒一個,全都倒在草坡上,像是一個一個溜溜板,順著如水一般的草坡,繼續滑行著……汝朋友、鹿鳴鶴、談知風、艾為學四人滑在草坡上的姿態,是滑稽的,也是有趣的。多杰嘉措看見了,就把小吉律抱著,也滑進了草坡里。

  他們滑草的樣子,把云朵和卓瑪央金逗笑了,她倆笑得前仰后合,差點也倒在下山的草坡上哩。

  ……

文章節選自《源頭》

  作家簡介 

  吳克敬,陜西扶風人,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F任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書畫院副院長、陜西書畫院院長。曾獲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柳青文學獎等獎項?!缎邼贰洞蟪蟆贰独质帧贰恶R背上的電影》四部作品改編成電影,其中《羞澀》獲美國雪城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長篇小說《初婚》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曾在全國熱播。 

書記信箱 陜西省作協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