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作協介紹>直屬單位>《延河》文學月刊社

《延河》雜志社簡介

   《延河》自1956年4月創刊,到1966年“文革”開始,期刊遭遇全國性的“黑色七月”,被迫???。此間十年中,有許多著名作家和重要作品都與《延河》這份刊物息息相關。
   1956年4期創刊號上,發表李若冰的散文《寶成線上》,此后連續發表李若冰的散文《柴達木手記》中的篇章。
   1956年6期,發表賀敬之包含深情的久久為人傳誦的詩歌《回延安》。
   1957年第3期,吳強的長篇小說《紅日》開始在《延河》上連載。
   1957年第8期,杜鵬程的中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里》在《延河》發表。
   1958年第3期,茹志鵑的短篇小說《百合花》在《延河》發表。
   1958年第11期,王汶石的短篇小說《新結識的伙伴》在《延河》發表。
   1959年第4期,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第一部)開始在《延河》上連載。
   1963年6月,嚴家炎的論文《關于梁生寶》發表在《文學評論》第3期。針對嚴家炎的文章,柳青在《延河》第8期發表《提出幾個問題來討論》。
   1963年7期,魏鋼焰(曾在五十年代任《延河》副主編)的報告文學《黨的女兒趙夢桃》在《延河》發表。
   1973年,《延河》復刊,更名為《陜西文藝》。在復刊號上,一篇小說《優勝紅旗》,雖然排在小說末條,但作者的創作能量卻帶著強大的沖擊力讓人刮目相看。這位作者,就是后來威震文壇的作家——路遙。那時,路遙才是延安大學中文系的一個學生。1976年,路遙大學畢業,分配在《陜西文藝》做了編輯。
   1977年7月,粉碎“四人幫”后,《陜西文藝》恢復《延河》原名。就是在《延河》做編輯期間,路遙創作了著名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以及影響至今的中篇小說《人生》。隨著《人生》被改編為同名電影,路遙的名字在中國文壇家喻戶曉。
   陳忠實——在近半個世紀前,共和國經濟最困難的歲月里,他也要在每月十分拮據的開支里省出兩毛五分錢購買一本《延河》雜志,他把《延河》真正當作了自己文學啟蒙的重要教科書。
   1973年1期,復刊后的《陜西文藝》發表了陳忠實的首篇散文《水庫情深》?!暗弥烁鍖⒃凇蛾兾魑乃嚒穭摽柊l表,下鄉一天的勞累煙飛云散了,饑腸轆轆的感覺也消失了,興奮地令人慌亂的情緒,竟使我無法坐下來閱讀修改后的文字”(陳忠實《延河》五十年感懷)
   1974年第3期,陳忠實的第一篇小說《接班以后》刊發在《陜西文藝》上。后來,為了回報,陳忠實的許多小說也首先拿給《延河》亮相。直至1993年他當選陜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兼任《延河》主編一職后,為自己定下不在本刊發表小說的原則,才終止。
   賈平凹——在1974年第11期《陜西文藝》上,刊有賈平凹的短篇小說《兩個木匠》。之后,《陜西文藝》連續兩年編發賈平凹的小說。
   1981年第1期,《延河》編輯精心策劃組織了展示本省小說新軍創作實力性質的“陜西青年作家小說專號”,賈平凹的短篇小說《病人》就在其中。這一年,賈平凹才28歲,在西安市文聯的《長安》編輯部擔任編輯。其實,早在1978年,賈平凹即以《滿月兒》獲得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在這一期小說專號上,還有路遙的小說《姐姐》,陳忠實的《尤代表軼事》以及李天芳、京夫、莫伸、鄒志安等青年作家的小說。他們以整齊的陣容,成為當時陜西文學創作第二梯隊的領軍人物。

   主管:陜西省委宣傳部
   主辦:陜西省作家協會
   周期:月刊
   編輯者:《延河》編輯部
   出版者:《延河》雜志社
   語種: 中文
   開本: 16開
   國內統一刊號:CN61-1037/1
   國際刊號:ISSN1001-6104
   郵發代號:52-6
   國外代號:M-246
書記信箱 陜西省作協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