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高血壓患者最多的國家,這給無數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有效的臨床管理作為降低高血壓危害的關鍵手段,需要引起每一位臨床工作者的重視。如何正確的完善管理方案?中醫在不同類型高血壓臨床管理中又有哪些價值?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陳琦玲教授。提問:最新的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近年來持續上升,減少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控制血壓就成了關鍵。能否請您結合臨床經驗具體談談臨床當中如何有效管理血壓?
陳琦玲教授:作為心血管事件鏈的重要一環,高血壓管理對于預防心血管意外的作用不言而喻。事實上,我國居民高血壓發病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數據統計顯示14億總人口中約有2.45億人患有高血壓。如果能夠有效完成高血壓的臨床管理,對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降低及治療效果都能帶來極大獲益。
臨床當中,想要完成高血壓的有效管理,需要有明確的全程規劃,將早期預防、中期治療、后期康復綜合納入考慮。其中,良好的依從性是保證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的依從性又依賴于優秀的治療效果、較低的不良反應、對主治醫生的信任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管理過程中,如何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其實應當作為我們臨床工作的重點。
提問:我們了解到陳教授您是西醫出身,但也關注到近年來您非常重視中西醫結合理念在高血壓規范診療中的應用。作為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高血壓專家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您能否談談中西醫結合治療對于高血壓管理起到了哪些積極的作用?
陳琦玲教授:現代醫學對于高血壓的研究主要始于1947年福明翰研究的啟動及1957年第一部高血壓指南的問世,但《黃帝內經》早在約2000年前就已經有了關于高血壓的記載。中醫基于整體的觀點,從人體的陰陽、五行的平衡出發,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心理、生活方式等進行綜合調理,在完成高血壓有效管理的基礎上,也從多方面進一步強化了對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中醫從患者整體情況綜合考慮的特點,決定了其能有效保證患者依從性處于較高水平,因而,中西醫結合治療在高血壓管理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提問:您的學術方向一直是特殊類型高血壓的診治,但許多臨床醫生對特殊類型高血壓與難治性高血壓之間區別的了解仍不充分,能否請您就此問題進行相應解讀?對于特殊類型高血壓,在診治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陳琦玲教授:所謂難治性高血壓是指在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使用了3種或者3種以上的降壓藥物,其中包括使用利尿劑1個月以上,血壓還沒有達標;或者使用了4種或者4種以上的降壓藥物,血壓才能達標。事實上,許多難治性高血壓之所以治療困難,多是沒有找準病因和治療切入點。特殊類型高血壓這一概念,強調基于患者本身的個體情況進行治療,對于特殊人群或伴有特殊情況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管理,如妊娠期高血壓、更年期高血壓、高血壓伴腫瘤、高血壓合并心率失常、高血壓合并免疫系統疾病等情況,均需對應處理。
提問:能否請您結合特殊類型高血壓的診治相關經驗,著重談談對于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的患者如何進行有效管理?中西醫結合治療又能起到哪些作用?
陳琦玲教授: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除了年齡、家族史等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外,對于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癥、糖尿病、不良生活習慣、心理問題等可變因素的管理對改善患者預后有極大價值。其中,心理因素作為導致血壓升高及心血管疾病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值得關注。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會導致交感神經活性的過度興奮,長期如此則導致兒茶酚胺的過度分泌,進而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最終使血管內皮素分泌增多,引起血壓的增高且難以控制。
對于此類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的控制是血管管理的必要條件。目前,對于伴有焦慮、抑郁的患者,主要使用PHQ9(抑郁自測量表)、GAD-7(焦慮自測量表)等進行評估。對于有明顯焦慮、抑郁情緒的患者,通常需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除指導患者進行生活方式的調理,還應結合中醫進行輔助治療;對于存在重度焦慮、抑郁的患者,則需建議患者前往精神心理科治療,或與心理科醫生一同進行管理。中藥治療在改善患者焦慮、抑郁問題的過程中有著重要價值。舉例來說,由丹參、三七、葛根、木香、山楂制成的心可舒片,作為具有“雙心”效應的純植物中成藥,對于高血壓的管理有著明顯效果,既能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又能改善睡眠,緩解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
提問:無論是從您的研究方向還是社會實踐中,都非常關注“減壓減負”,也非常關心重視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狀況的分析與管理,您是否可以結合自身的治療體會跟我們分享一下,如何運用“雙心治療”幫助老年患者實現降壓達標,并實現有效管理?關鍵點是什么?
陳琦玲教授:統計數據顯示,65歲以上約有50%、80歲以上約有90%的老年人都不同程度的患有高血壓,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是高血壓管理中不容忽視的人群。但目前對于老年性高血壓的普遍認識尚不充分,其危害常常被忽視。老年高血壓患者得不到重視,加之空巢老人的增多,老年性高血合并焦慮、抑郁問題的現象格外嚴重。對于合并焦慮、抑郁的老年性高血壓患者,需要多方面綜合干預。首先應當給予充分的關注,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心理問題要引起重視;其次可通過多種手段改善其睡眠狀況;再次應增加親人的陪伴;在上述情況改善的基礎上,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進行合理的用藥,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壓。
提問:您提到老年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患者管理中有4個關鍵點,分別是心理、睡眠、家人支持與藥物治療,能否請您就藥物治療方面再分享一下您的心得體會?
陳琦玲教授:合并焦慮、抑郁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時,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一般來說,在老年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時,應當注意盡可能使用長效、平穩的降壓藥物;同時注意患者的血壓監測,及時處理患者立位性低血壓問題。另外需要強調,伴抑郁焦慮問題者常伴有睡眠障礙,而單純使用安眠藥可能造成額外風險,此時或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前述中成藥心可舒片,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癥狀,改善心臟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還可在控制血壓的基礎上改善患者睡眠問題,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同時對于微循環及消化功能的改善也有一定幫助,可視患者情況選擇。
陳琦玲 教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醫師
專業領域:心血管內科、高血壓(特殊類型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及雙心疾病
社會兼職:
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血壓防控與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
北京高血壓防治協會理事
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高血壓病研究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促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委會高血壓專家學組組長
中國世界中醫藥研究聯合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北京市醫學會心臟心理醫學分會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委員
北京市健康科普專家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國家心血管內科??漆t師準入考試面試考官
中國社區醫師雜志編委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及中國全科醫學等雜志特約審稿專家
中國心臟與血管健康學院副院長
來源:全科學苑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5rwN9yB7GX0fw96G7N5u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