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陳家坡 雨中緬懷陳忠實
文章來源:陜西作家網 發表時間:2016-05-15
“櫻桃紅了,老陳走了”,陳忠實先生去世以后,這是白鹿原的鄉親們表達哀思時常說的一句話。鮮為人知的是,早在51年前,陳忠實先生就在白鹿原上陳家坡寫下過散文《櫻桃紅了》,刊發于1965年12月5日《西安晚報》。
“回到原上,尋找陳忠實留下的文學印記”,5月14日,陳忠實先生“三七”第一天,西安中雨。在陳忠實先生出生地西蔣村、處女作誕生地陳家坡村,眾多作家、文學愛好者冒雨前往白鹿原尋找一代文學巨匠留下的文學印記。
《櫻桃紅了》、《陳家坡家史片段》是陳忠實先生早起散文、快板作品,分別發表于1965年12月5日、1月28日《西安晚報》,51年后的初夏時節,白鹿原上櫻桃紅了,陳忠實卻永遠去了,白鹿原的父老鄉親沒有忘記陳忠實,先后發出邀約,“三七”首日,秦嶺山中雨雪交加,西安城中雨流如柱,來自西安、長安、藍田、閻良等地作協的作家們相約來到白鹿原,在西蔣村陳忠實故居門前深切緬懷,在陳忠實上小學的華胥鎮拜謁中華始祖母,在陳忠實先生創作《櫻桃紅了》、《陳家坡家史片段》的創作地采風。
陳忠實先生的侄子、西蔣村書記陳益說,二爸去世前一天還跟他寫過幾個字,說你現在是給鄉親干事情,“把事干好,把人活好”。文學從這里起步,“風暢白鹿原、幽遠陳家坡”,陳家坡村書記楊博表示,陳忠實先生不僅復活了“白鹿原”這個古稱,對白鹿原的一草一木,農民的生活充滿感情,早在初中二年級就寫過《桃園風波》,寫過大量反應白鹿原農民生活的作品,如《杏樹下》、《毛茸茸的酸杏》、《到白楊樹背后去》,陳先生去世之時,正值櫻桃紅時,省作協大院、白鹿原上的櫻桃都紅了,更是讓人想起陳忠實先生早起的散文作品《櫻桃紅了》,村民們說“櫻桃紅了,老陳走了”,心里非常難過。
陳忠實先生去世后,許多文友重新找到陳先生這篇散文《櫻桃紅了》,正值櫻桃紅時,近期探訪先生故居,到西蔣村、陳家坡村摘櫻桃的市民非常多。5月14日一早,被陳忠實先生成為“距離我最近的中國作家”,白鹿原上二炮工程大學、以“大校吼秦腔”聞名軍旅作家韓懷仁雨中吼起秦腔,表達追思,陳忠實先生多年同事,《延河》雜志副主編、陜西作家網主編姚逸仙當場賦詩追思 “當年擁爐相對飲,今朝院中不見公。無奈白鹿隨黃鶴,停著罷盞嘆長空” 淚水潸然令人動容。
陜西散文學會會長陳長吟表示,一道原、一部書已經成為陳忠實先生對陜西文學的重要精神遺存,鼓舞著更多的后輩作家。陜西職工作協主席、郵政作家周養俊談到陳忠實的郵政情結,白鹿原陳忠實通郵往事,飽含真情。長安、藍田、閻良等與陳忠實先生有過密切緣分的作協組織昨天在現場表達了追思,長安作協主席張軍鋒、閻良作協主席冉學東、青年作家、學者史飛翔、袁國燕、張煥軍、陳翼鵬、孫亞玲、曹林燕、文彥群、張立、賀西勇、楊栓印、段路晨等參與緬懷并分別發言。灞橋區相關領導參加活動。西蔣村、陳家坡村民分別講述陳忠實白鹿原后背的故事。
《櫻桃紅了》不僅是一篇散文,更成為一種文學印記,等待陜西文學新人進一步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