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紀念陳忠實先生專題

和陳忠實的一句之交(魏新勝)

文章來源:陜西作家網 發表時間:2016-05-06

  2016年4月29日惠靈頓時間13:50北京時間9:50兒子魏可發來微信:陳忠實去世了!我大約記得有資料介紹過陳忠實是1942年生,他也才七十來歲??!當時無話可說,心中“咯登”一下,非常惋惜,沉默了十多分鐘后便簡短地回復:噢,他年齡不大啊的感嘆。

  兒子發來微信的時候,西安的文化圈肯定是轉瘋了,魏可畫畫,也算是文化圈的人,所以一兩個小時后他就得到了這個消息。陳忠實的去世是全國小說界舉足輕重的一件事,至少西部的文學天平要向上猛一晃動,一下子輕飄了許多。

  陳忠實在電視里見過好多次,但面對面的看到只有一次,并有一句“對話”。那是他在省作協主席的位置上來礦務局的一次小講座(一個多小時),他當時講了新時期陜西文學的發展,從改革開放后講起。當時主持人是我們在礦上時的一個畫畫的朋友李挺毅,他那時已在礦區工會當副主席。在講座的后半程交流提問時,坐在下面的人爭先恐后,多是圍繞《白鹿原》書中的人和事,陳忠實回答了幾個人的提問后,李挺毅直接點名:魏之你寫小說哩,有啥問題向陳主席提問吧。我當時問了:陳主席:你們在上面的老師掌握的信息多,你知道比較有影響的煤礦作品都有哪些?當時他回答說;我確實還沒有看過多少煤礦小說,我記得讀過一部也是早先的里邊有描寫煤礦的小說。當時我已啟動寫我的《生命無根》,目的是想掌握行情。因為自我感覺,煤礦題材確實還沒有什么好一點的小說,陳主席一講,我心里更有底了。只是我的毅力不夠,手藝不精,一部書搞了十多年,最后才出了半部,還粗制濫造。我在《生命無根》作者簡介中最后一句話寫的是:感佩陳忠實先生一句話,大意是:寫一部磚頭一樣的書,死后當枕頭方可冥目。這句話,竟在朋友圈成了我的笑料:你這半塊磚咋枕呀?我深知,我這半塊磚也是剛從磚斗子倒出來還沒經過加工的毛杯子,更不要說還要經過九天九夜的大火鍛燒之后才方可稱為磚的。

  陳忠實走了,枕著他的《白鹿原》,那可是一塊真正的磚頭,一塊在經營文學的人看來比金磚還值錢的磚頭。

  寫此小文,以悼念陳公。

 

  2016年5月6日星期五于新西蘭惠靈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