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紀念陳忠實先生專題

悼念陳忠實先生(史飛翔)

文章來源:陜西作家網 發表時間:2016-05-03

  2016年4月29日早,一上班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條消息:“今晨7:40左右,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先生因病在西京醫院去世,享年73歲?!蔽业谝环磻勤s緊給陳忠實老友、著名評論家李星老師發短信求證。李星先生回復:“我也才知道,前幾天已知病危?!甭勚?,如晴天霹靂。幾天前在去藍田采風的路上我還和作家朱鴻談起陳忠實先生,朱鴻老師稱贊陳忠實先生是“長安城中真正的謙謙君子”。

  不久前我專程去了趟陳忠實文學館,在陳老師坐過的一張老八仙桌上照了張相,買了陳老師兩本著作:創作談《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以及散文集《白墻無字》?,F在看來這一切似乎都帶著一種告別的意味。惜哉!

  雖然與陳忠實先生同居一城,也經常一起開會,但坦率地講,我們私下里并無多少來往。僅有的幾次近距離的接觸留下的都是溫暖和敬重。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次演講——那次演講我負責具體接待,且現場錄了音,所以印象深刻。在那次演講中陳老師深情地回憶了自己在文學道路上的兩次挫折經歷。

  一次是在他初學寫作那會兒。當時高中畢業回鄉教書的陳忠實先生為了學習寫作不惜步行幾十里,頭天動身,夜宿農民家忍受蚊蟲叮咬,前往西安市文化館參加為業余作者開設的文學講座。陳忠實說,他清楚地記得那次講座的題目是《散文散談》,主講人是肖云儒,時任陜西日報副刊文藝版編輯。在談到這次講座時陳忠實先生是這樣講述的:“當時在底下還未聽課就感覺到悲哀,我完蛋了。全部是自卑,任何自信都沒有。為什么?肖云儒比我只大了一歲,人家現在在講臺上給我講散文散談。大學早已畢業,且已經開始在陜報當編輯我在底下還像一個小學生一樣在聽什么叫散文。連散文的概念都搞不清。這一種參照系就太殘酷。后來多年以后,在文壇上和云儒認識以后談到這一點的時候。我說,你當時首先是打擊了我。后來才是鼓勵了我。非常殘酷。所以既要感謝你,也要痛恨你?!?/P>

  第二次是在文革期間。陳忠實先生是這樣描述這次經歷的:“我剛剛發了六、七篇散文之后,文革就開始了。文革一開始就把所有作家都打倒了。我很崇拜的一些陜西作家像柳青,杜鵬程,王汶石全都被打倒了。我就感到我就沒有任何希望了。當時我在基層的一個中學教書到西安來在街道上看見文藝界游行的卡車上座著當時的那幾位大作家。我心里悲哀極了。我就想中國連柳青都不要了我還努力干啥?我還寫那豆腐塊干啥?”

  陳忠實先生的這兩次挫折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為了寫《白鹿原》陳忠實遠離喧囂的文壇,放棄當領導的機會,躲到鄉下老家,一沉就是六年。六年的艱苦寫作,每天陳忠實都要經受著各種人物在腦海中的較量,糾結的心情讓陳忠實額頭上的皺紋如同黃土高原上的溝壑一般深刻。1992年3月25日,近50萬字的《白鹿原》終于完稿。一經問世,它就如同一顆原子彈一樣爆炸在中國文學的天空。今天,評論家普遍認為《白鹿原》是“一部總括了新時期中國文學全部思考、全部收獲的史詩性作品”,是“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收獲”,是“史詩巨作”,是“民族秘史”,可有誰能真正體會到陳忠實為此而付出的沉痛而又昂貴的代價。如今這一切的一切都隨著陳老師的逝世而畫上了句號。同時也給人們留下無盡的猜想和思念。

  斯人已去,精神不朽。陳老師,一路走好!